之二、古老的風車,小孩堤坊,Kinderdijk
對我來說,荷蘭是個性奇特的國家,因為在這個國家裡,人們能夠看到傳統與現代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特質卻兼容並蓄的相互存在著。說到荷蘭,人們可以想到很多的第一名,荷蘭是全球第一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也是全球第一個讓安樂死合法化的地方。荷蘭有民主也有皇室,荷蘭也以寬容的社會風氣著稱,例如軟性毒品如大麻,在此地是可以合法買賣的。然而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國家,我卻常常能在街角的轉角處,與古老的歐洲不期而遇。
對於風車的第一個印象,同樣也是來自荷蘭,我所看到的第一台風車是在這裡。關於風車,你了解有多少呢?荷蘭,Nederland,從外文字面來看是「低地」的意思。荷蘭的國土面積有一半是低於海拔一公尺,而全國境內有四分之一的土地甚至是低於海平面。身為這樣一個地勢低漥的國家,荷蘭世世代代都得與大海相處與抗爭,對抗天災(如水災),同時也必須與大自然爭地。
由於荷蘭地勢是如此的平坦,所以在沿海地區幾乎全年風勢都很強,因此聰明的荷蘭人從很久以前就知道利用風力了。在歐洲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上帝創造了人,荷蘭風車創造了陸地。」荷蘭人充分利用了大自然所賦予的條件,幾百年前就開始圍海造田,他們讓大量的風車抽乾了堤壩裡的積水,讓滄海真正變成桑田。古老的風車不停地轉動著,不斷地吸水、排水,讓荷蘭的大部分土地免於遭到海水淹沒的威脅。
然而這些傳統的風車在那些古老的年代裡,同時還可以用來碾製榖物做成麵粉、可以榨油、壓滾毛氈、甚至是造紙等。風車是當時荷蘭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不只是孤立在海邊兀自轉動的建築物而已。在荷蘭人的心裡,風車絕對是這個民族的驕傲與象徵。為了感念風車是荷蘭發展的「功臣」,荷蘭人不僅把風車作為荷蘭的「國家商標」,而且在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荷蘭風車節」,在這一天,全荷蘭的風車會一齊轉動,向傳統的風車致敬。
根據資料紀載,早在西元1229年,荷蘭人就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座為人類提供動力的風車。到了十五世紀,風車就已經風行於整個荷蘭,全盛時期據說超過一萬兩千架風車。然而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變遷,目前荷蘭境內大約只剩下兩千多架的風車。
雖然大部分古的風車都已經被拆除,然而在距離鹿特丹東南方大約15公里處的「Kinderdijk,小孩堤坊」,意外地還存在著19座建造於1740年代的風車,也是荷蘭境內目前僅存的、最大也最古老的風車系統。在1997年,「Kinderdijk,小孩堤坊」,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裡。
關於Kinderdijk,小孩堤坊,有著許多的傳說,其中最廣泛流傳的故事,可以上溯自1421年,大洪水聖伊莉莎白(St. Elisabethsvloed)。在這場大洪水的災難中,有許多村莊被洪水淹沒。然而有個村莊(Alblasserwaard)卻倖免於洪水。
當大水開始消退的時候,人們開始搶救一些物資,其中有人看見遠方有個木製的搖籃在水面上漂浮著。沒有人敢指望,裡面會有什麼東西還能夠活著,然而當這個木搖籃漂過來的時候,有人看見它在搖動。當搖籃漂得又更近的時候,有人看見一隻貓在搖籃裡面,跳來跳去的試圖使搖籃保持平衡,以免水跑進搖籃裡面。當搖籃最後終於靠近堤坊時,有人把搖籃釣起來,並發現木搖籃裡面竟然有一個安靜熟睡的、全身都沒被水潑灑到的嬰兒。
這是一個讓人動心的傳說,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我想要探訪那樣一個古老的荷蘭。我就這樣開著車,穿過一個又一個寧靜而陌生的荷蘭鄉村,在一個多雲有風的日子,踩過過一叢又一叢的野花與蘆葦,也驚嚇了許多的野鴨雁鵝,同時被好奇的羊群所觀望著。這是一個美麗的五月的下午,我走在Kinderdijk,小孩堤坊,走在古老的風車陣頭裡,與傳統的荷蘭相遇。
參考資料:
小孩提坊官網: https://www.kinderdijk.nl/
延伸閱讀:
荷蘭采風(之一、鬱金香的世界,庫肯霍夫花園,Keukenhof)